學校管理就像養魚,要想魚兒長得好、遊得歡,首先水要好,這水就是學校管理環境和文化氛圍。校園文化不是趕時髦的标語口号,更不是應景作秀,真正的校園文化一定是“種”下去、“長”出來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積澱和培育。
近年來,我校文化建設進行了細分和實踐性探究,形成了“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家聚人、以境育人”的陽光特色文化,并将其作為實施現代化管理,創建自然、和諧、人文校園的切入點,推動了學校科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創建清新雅緻的環境文化。努力營造“以情育人、以景育人、以人育人”的文化育人氛圍,力求達到“環境設施的功能性與美育性相統一;環境設計的教育性和兒童的心智模式相統一;環境規劃的整體性和學校辦學理念的價值取向相統一”。學校不僅按國家示範小學辦學标準配齊了各類教學設施,而且整體布局規整精巧,環境整潔雅緻,處處體現人文關愛,讓草木微笑,讓牆壁說話,使學校成為學生的樂園、學園和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
拓展人本和諧的管理文化。管理的最高狀态不是管束和控制,而是管理雙方的“和諧、互動、共擔和分享”。要将雙方的目标差異協同一緻起來,形成圍繞共同目标的良性互動,實施風險、責任的共擔,一起分享成功、成長的喜悅。通過“情感+制度+人格”的管理文化,我校達到了管理的平衡、自然和高效。
構建健康雅美的教師文化。圍繞教師的行為影響、學習與成長、生命質量的主線,學校積極構建教師文化。從師德建設入手,提高教師示範的行為影響力;從教育科研入手,提升教師教育實踐和教科研能力;營造關注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文化,推進教師能力提升;營造關注教師生命質量及生活品味提高的文化,推進教師個人學習、成長與其生命質量的對接。沒有說教,不講大道理,在學校裡,教師們在“潤物細無聲”的學校文化中自然成長着,教師隊伍突出表現出“四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全面發展;變教學研究的評課論課為觀課議課;變關注個人及個人研究為關注團隊,同伴互助,共同成長;變埋頭教書為科研引教。
豐富順性揚長的學生文化。學校通過“養成教育”課程化、“揚長教育”行為化、“心理疏導”常态化、“課外活動”多樣化、“特長培養”社團化建設陽光向上的學生文化,推動學生快樂、健康、和諧、個性化發展。在實踐活動中滲透養成教育,讓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樹立自信,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帶動學生發揮個性特長、全面發展。
引領互動溫暖的課堂文化。學校将課堂作為主陣地,從變革課堂評價開始建設課堂文化,拟定了五大課堂評課标準:激勵的策略(教态親切、揚長補短、多元評價)、積極地參與(全體參與、手腦并用、主動探究)、溫暖的氛圍(師生平等、交流互動、暢所欲言)、成功地體驗(潛能開發、充滿自信、人人成功)、目标的滲透(目标鮮明、設計合理、多元滲透),使課堂教學在民主、平等、和諧、融洽中尊重差異、激勵揚長,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讓每個孩子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
完善科學人本的制度文化。搭建公開、公平、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框架,推進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有機協同。“和諧”的管理理念并非不要嚴格的制度,相反,學校管理的和諧是建立在學校成員對制度的認同與遵守之上的。近年來,我們設立了課程教學部、學生發展部、音像信息部、校務管理部、後勤保障部等大部制組織,完善了各部門崗位工作職責。在梳理學校核心業務流程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流程并縱向牽引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科研管理的制度體系和橫向支撐的綜合管理(含績效考評及人力資源管理)、财務管理、安全管理、黨務管理、後勤管理及校園網絡管理等制度體系,并在組織實施中持續改進和完善。
激活個性多彩的課程文化。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學校初步形成了基于國家課程的陽光教育特色的學校課程管理框架和學生成長體驗性課程體系,激活了個性多彩的課程文化,初步構建起“1+N”的學校課程管理框架結構。通過學科内和學科間的拓展,進行國家課程“1”的整合和拓展,即“标準化+個性鍊接”;通過不斷豐富知識性課程和體驗性課程進行校本“N”的課程設計與開發,即“個性化+豐富化”。“1+N”使課程教學既保證基礎又滿足個性,既提升質量又發展興趣,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個體差異,由此取得顯著效果。
這些年來,在實踐與認識的循環往複中,學校文化建設逐漸趨于豐富和完善,在廣大師生中形成了根植于心的文化自覺,帶動學校各項工作因勢而起。在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究中,我們也認識到,學校文化必須尊重并呵護教育“原生态”,重視系統思考下的設計與實踐,充分把握學校整體與各個部分、主幹文化與枝幹文化的關系,并堅持穩定性和長效性。
(作者:陳紅,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西航三校校長)